本赛季,长春亚泰因七场补时阶段失球白白流失了12分,最终遗憾降级。这支拥有29年历史的老牌球队,第二次平添降级的伤痛。但降级之外,他们更大的困难是资金上的捉襟见肘。当降级成为定局,也许对于亚泰来说,是一种不再被财务问题折磨的解脱。这次降级,其实并非偶然。
近年来经济环境放缓,亚泰俱乐部开始依赖“寅吃卯粮”的方式,用未来的资金填补过去的债务。这种方式勉强维系了几个赛季,但在2025赛季准入工作中彻底崩塌。因为一部分球员拒绝签署“不欠薪证明”,俱乐部未能进入首批准入名单。后来通过挪用2025赛季的资金支付2024年的工资,才侥幸进入第二批准入名单。然而,通过不断透支未来的方式运营俱乐部,最终导致资金链完全断裂,甚至需要依赖地方政府的临时输血来保障运转。
资金问题的恶果直接体现在赛季初的大范围阵容变动上,包括外援祖伊、塞尔吉尼奥,以及核心本土球员汪晋贤在内的7名主力选择离队。而俱乐部只能从其他球队引进边缘球员以填补空缺。由于新援整体实力平平,团队战斗力出现了明显滑坡,常年处于积分榜末端挣扎。
令人意难平的是,在这个赛季里,长春亚泰共有7场比赛在补时阶段失球,直接损失了12个关键积分。其中,客场对阵云南玉昆的比赛中第98分钟被绝平,主场与浙江队的较量在第99分钟失球,客战天津津门虎又在第99分钟被逼平。看似糟糕的运气背后,其实是球队体能严重透支和整体阵容深度不足的体现。
反观保级成功的青岛海牛,他们用奖金激励球员来提升士气。赛季前期青岛海牛的赢球奖金是100万元,随着赛季深入逐步提高,甚至在第28轮击败国安后,奖金涨到了400万元。相比之下,长春亚泰受薪资状况拖累,球员士气低迷,最终在与保级竞争者的较量中败下阵来。这种差距最终毫无疑问地反映在了赛场表现上。
尽管如此,长春亚泰依然拥有青训的根基以及部分成长中的年轻球员,火种依旧没有熄灭。他们的目标是“争取用一到两年的时间重返中超”。这样的信念并非没有先例可依,2018赛季降级后,他们用了两个赛季在中甲历练,最终在2020赛季末重返中超,并在2021赛季一举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。然而,亚泰若想复刻这样的成功,必须破解目前的资金难题,否则连联赛的准入资格都可能成为问题。最坏的结果是解散,这才是真正的危机。




